资助新书推荐 |《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
日期:2022-04-27 来源:本站 浏览:1063次
编者按: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会官网从本期开始,将陆续对所有出版资助项目进行宣传,内容包括新书发布、编辑手记、片段试读、有声片段和出版社来稿等。本期为大家带来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
该书于2022年4月由天地出版社正式出版,著名作家谭楷历时三年采访创作而成,以30多万字的篇幅,图文并茂地讲述了百岁老人伊莎白的人生故事。本书为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会2021年出版资助项目,出版后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评价该书不仅承载了伊莎白百年人生的厚度,蕴含了伊莎白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情感深度,更展示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出版这样一部优秀作品的天地出版社,展现了其在主题出版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称赞该书站位高、立意好、视角独特,生动践行了总书记对文艺工作、出版工作和全民阅读工作的要求,讲好了中国故事,是讴歌新时代、献礼党的二十大的精品图书。
图片实拍
★ 入选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 入选四川省2019—2020年度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入选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会2021年度出版资助项目
★ 已签订9个语种版权输出协议
★ 有声书、电子书等融合出版项目即将推出
★ 新华社、半月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纪检监察报》、中青网、经济参考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北京晚报》等对该书进行了报道和推荐。
★ 4月23日下午,《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在北京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举行新书首发式,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冯士新等领导出席首发式。
一 内容介绍
104岁的伊莎白·柯鲁克重回故乡成都华西坝,在志德堂前回忆童年(摄于2019年)
《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是一部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国际共产主义者、百岁老人伊莎白·柯鲁克人生故事的报告文学。
伊莎白·柯鲁克1915年生于中国成都,她亲历了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巨变,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从创建到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程。作者谭楷历时三年,通过大量的采访和实地考察,用30余万字和部分珍贵历史图片,讲述了伊莎白在中国成都华西坝的成长,在四川、重庆等地从事人类学研究,和丈夫柯鲁克一起到英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并加入英国共产党,随后回到中国解放区考察,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投身英语教学、促进对外友好交流等丰富的百年人生经历。
作为人类学家、国际共产主义者、教育家、新中国英语教学拓荒者,伊莎白·柯鲁克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奋力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国教育事业和对外友好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她用一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中国,传播了和平美好的中国声音”。
1948年6月,应中国共产党邀请,柯鲁克夫妇留在中国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从此,夫妻俩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工作半个世纪之久(摄于1994年)
“我没有那么伟大,就是每次都选择了中国,选择留在自己喜欢的地方,选择和喜欢的人民在一起。”这是伊莎白发自肺腑的话。
正是秉持这种初心,不管是留在南海山参与创办中央外事学校,还是留在新中国培养外语人才,抑或是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中不公平对待、收到国外名牌大学的邀请时……伊莎白和柯鲁克都坚定地选择留在中国参加新中国建设。他们参与编写新中国第一套大学英语教材,编撰《汉英词典》,他们革故鼎新,教书育人,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外语人才,桃李满天下。
“我非常幸运,见证了这个伟大的时代,见证了中国革命从艰难走向胜利的历史进程,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国这些年的巨大成就令人惊叹。” 伊莎白说。
二 精彩片段 以飨读者
目录
序 章 友谊勋章
第一章
爬上房顶玩耍的女孩
关于加拿大布朗家族
1915年,饶素梅出生在成都
爬上房顶玩耍的女孩
在“大课堂”认识中国
白鹿镇,梦开始的地方
就这样,告别了少女时代
第二章
遥远的赵侯庙
葛维汉说藏彝走廊
翻过泥巴山,遥望贡嘎山
富林镇与羊司令
李氏家族屹立不倒
调查“害羞的民族”困难重重
为什么大哭一场
第三章
走向咆哮的杂谷脑河
跟着“阿凡提”,一路有故事
凤栖窝一瞥
在历史文化长廊中穿行
一路上都是索囊仁清的朋友
攀越“鸟道”,“飞过”岷江
八什闹终于有了歌舞声
一首儿歌和一架纺车
初识“云朵上的民族”
佳山之谜与佳山宝藏
对陌生的世界充满好奇
第四章
大渡河做证,相爱一生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鲜血洒在西班牙战场
有关白求恩,有关斯诺
在上海执行共产国际的任务
相识,相知,相爱
泸定桥上的求婚
第五章
青春的丰碑:《兴隆场》
初识晏阳初
璧山的天空和村庄
俞锡玑和蒋旨昂
一座老屋,一位百岁老人
手握打狗棍,走访上千家
抗战时期川东农村的苦难画卷
刻骨铭心的败退
第六章
战火中结为夫妻
战争,改变了生活节奏
有情人,烽火中的漫长旅程
两个油漆工,成了证婚人
双双穿上了军装
第七章
踏上华北辽阔的土地
吉普车,一直开到解放区
见到了“比传说中的还要美好”的新世界
见证《人民日报》的创业
第八章
暴风骤雨十里店
走进十里店
乡亲们与老房东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特别关注妇女的命运
工作队亮相十里店
翻开历史新篇章
整党,整风,荡污涤垢
这么好的春天,风调雨顺
第九章
从南海山到天安门
叶剑英的欢迎舞会
一所没有教室的学校
狂风暴雨急送医
在轰炸和急行军中坚持教学
伊莎白见证解放军进入北平
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第十章
守护在新中国外交官的摇篮边
磨合,磨合,再磨合
小马扎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未来
一路西行,一路宣传中国
“我们必须留在中国!”
第十一章
患难见真情
柯鲁克,通读了三遍《毛泽东选集》
伊莎白,宝贵的“政治洁癖”
“柯鲁克同志,你受苦了!”
在北京,与苏大使重逢
我们家的刘金凤阿姨
第十二章
依然选择中国
难忘的1976年
一次又一次选择中国
到边疆义务讲学
第十三章
人类学家的情怀与成果
那一口600多米的深井
《十里店》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80年努力,终于完成扛鼎之作《兴隆场》
人类学家的“贫困生情结”
“我心中的伊莎白奶奶”
柯鲁克从来没有离开过
沿时光之河,快乐地划船
第十四章
104岁,回到童年
104岁的冒险
在母亲创办的小学校
重上白鹿顶
促进中加民间友好交流
“CS孩子”回母校
告别钟楼和荷花池
尾 声
感谢父母,把我生在中国
六代人的中国情
学生们心中的伊莎白老师
感谢父母,把我生在中国
参考文献
后 记
序章:友谊勋章
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书中插图
伊莎白·柯鲁克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后和大儿子柯鲁在一起(摄于2019年)
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毕业后,伊莎白·柯鲁克选择回四川从事人类学研究(摄于1940年)
伊莎白·柯鲁克(中文名“饶素梅”)1915年生于中国成都,并在华西坝长大 (摄于1918年)
伊莎白·柯鲁克和儿孙辈欢聚在北京(摄于2007年)